法治的力量|谭景春: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落实落细
时间:2021-07-01
来源:未知
编辑:董爱洁
录入:董爱洁
审核:郭颖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正式提出“习近平法治思想”,并将其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法治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担负着特殊职责,发挥着重要作用。基层检察院作为植根群众身边的第一站,更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用其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把“办好群众身边案件”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落到实处。
▷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确保检察工作方向正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的领导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基层检察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最直接的践行者、建设者、捍卫者,必须坚持用政治站位统领基层院建设,坚持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推动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把党的绝对领导贯穿到检察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在各项检察工作中得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在实际工作中,要严格执行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等党内法规,充分发挥党组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严格落实党组重大事项决策议事制度,切实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政治、思想、组织等各方面,落实到决策、执行、监督等各环节,夯实基层检察院发展根基。
▷坚持主动服务大局,全力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检察机关担负着为经济社会发展保驾护航的责任,基层检察院要主动融入疫情防控和本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找准工作发力点、结合点,充分履职,推动经济健康发展、社会安定和谐。要坚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找准切入点,切实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发挥检察机关的职能作用,认真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全面坚守防控阵地,持续强化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持之以恒、坚定不移地推动扫黑除恶常态化;严厉打击金融诈骗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依法惩治重大刑事犯罪、涉疫情犯罪和危害人民群众安全感犯罪。要着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严厉打击营商环境的各类职务犯罪,营造风清气正的政商环境;把平等保护落实到“四大检察”中,让各类市场主体切实感到安全有保障、权益受保护、发展可预期,推动形成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营商环境。要结合办案主动参与社会治理。依法适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现有利罪犯改造、促进社会和谐的积极作用;通过办案,及时发现、深入调查社会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向市委、政府、有关部门提出治理建议。
▷坚持依法履行职能,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捍卫司法公正,是检察机关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要把强化法律监督作为基本手段。通过开展刑事检察,履行审查批捕、审查起诉、出庭支持公诉、抗诉等职能,行使捕与不捕、诉与不诉的决定权,对公安机关的侦查行为和法院的审判行为进行监督制约;通过开展民事检察,护佑群众合法权益,及时化解矛盾纠纷,以实施民法典为契机,拓展民事检察广度深度;通过开展行政检察,防止行政机关的公权力被滥用,防止其不担当不作为;通过开展公益诉讼检察,以公共利益代表的身份防止公益被损害、保护受害者的合法权益。要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期盼,办出高质量、有影响力的案件。坚持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相统一,全面充分依法履行职责,综合考量司法政策、价值导向、社会民意等各种因素,确保案件办理能够获得社会的积极评价和广泛认可。
▷坚持全面从严治检,打造素能过硬检察队伍。检察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检察工作能否高质量开展。基层检察院更要把检察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战略性任务来抓,不断提高检察人员能力素质,按照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要求,加强过硬队伍建设,锻造“四个铁一般”的检察铁军。要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要始终坚持严管就是厚爱。落实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从严治检主体责任,深入贯彻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工作要求,深入扎实推进政法队伍教育整顿,刀刃向内,刮骨疗毒,营造风清气正良好政治生态。要不断更新司法检察理念。进一步牢固树立“讲政治与抓业务有机统一”、“客观公正立场”、“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相统一”、“双赢多赢共赢”等一系列新时代检察工作理念,努力提升检察工作现代化水平。要持续提升队伍素能。以开展检察官业绩考评为抓手,坚持激励导向,督促检察官强化责任意识、倒逼提升专业素质能力,提高办案质量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