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力量|王永琳:践行法治思想 提升监督品
时间:2021-07-06
来源:未知
编辑:董爱洁
录入:董爱洁
审核:郭颖
法治是兴国之本,法治是民生之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召开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角度出发,重新定位法治建设,在全面依法治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铺开了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新篇章。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践行者,我们要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专精的业务本领,担当有为的务实作风,担起基层法治实施的主体责任,在群众小事中善作为,细枝末节见功夫,强化基层法治工作的“检察之治”,为人民检察制度创立90周年、建党100周年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讲政治、顾大局,“检察之治”必有大作为。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加强党对检察工作的绝对领导。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检察机关作为业务性极强的政治机关,政治性极强的业务机关,具有鲜明的政治属性,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建设者、捍卫者,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鲜明的政治方向,在党史学习中抓好党性淬炼和提升,在法律实践中做精检察业务的完善和发展,在构建良好法治环境和服务群众中强化本领与技能,以高度的责任感担负起促进社会主义法治进步的时代使命。围绕中心工作找准切入点保护经济发展平稳运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做好新时代检察工作的思想旗帜、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推进宁安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必须对标“十一个坚持”,深刻把握精髓要义,扎实服务“六稳”“六保”,积极参与疫情防控,有效助推“文旅强市”,推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向“长效常治”迈进,确保检察环节办理的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历史检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盯细节做优服务。做强四大检察,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根本目的是依法保障人民权益,要以社会普遍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着力点,高效高质办理涉疫类案件,依法严惩非吸、诈骗等涉众型犯罪,以农村环境治理支持起诉为创新点,有效保护黑土地,积极构建多元化行政检察监督工作格局,促进案件质量、效果同步提升,积极拓展“等外”领域公益诉讼,回应群众关切,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满意度。加大认罪认罚从宽全面适用比例,做精检察业务,全面提升精准量刑准确率,提高办案质效,完善检察官绩效考核评价机制,倒逼检察官提高案件质量和监督能力。以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为牵引,持续深化执法司法制约监督体系改革,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和执法满意度。融日常抓经常,让群众切实感受公平正义。自觉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的重大形势判断,自觉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办好群众身边案件,打通服务大局、司法为民“最后一公里”,努力让人民群众在司法办案中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让公平正义可感可触,让法治更有温度。
▷强本固基,建设高素质政法工作队伍。把讲政治摆在首位,深入践行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性,系统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持续巩固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以“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契机,不断强化检察环节防风险、保安全、护稳定各项措施,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提供更高水平安全保障。多维度推进检察工作现代化、专业化,多种形式开展技能培训与岗位练兵,加强法治信仰与职业素养的融合促进。开展典型评选,岗位技术竞赛,科学合理搭建人才培养梯队,推进检察队伍专业化、精细化培养,持续加强新科技投入应用,抓实检察官业绩考评,实现检察管理现代化。科学运用考核结果正确选人用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的选人方针,以“四个铁一般”锻造过硬检察队伍,将全面从严治检引向深入,严把政治关、素质关、能力关和廉洁关,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确导向,加强年轻干部的选树和培养,严格落实考核测评,真正选拔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干部,努力打造一支党和人民信得过、靠得住的检察队伍。